蚌报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实习生 吴海旭 文/图
“蚌埠是一座让人很有归属感的城市,在这里读了4年大学,让我也有了很强的归属感。”22岁的李海涛,是蚌埠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时,他选择留在蚌埠,服务于新兴产业,成了一名助理工程师,携着梦想不断前行。
这座城让人有“家”的感觉
“归属感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吸引力”。李海涛来自安徽六安,在蚌埠上学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座城市给予的归属感让他产生了“家”的感觉。
在这里生活四年,衣食住行,都让他感觉很舒适,语言的相似常常让他恍如在家乡一般。物价低、美食多、质量高,小饭馆点餐,分量也很足。他说:“都是满满一大碗,我们饭量大的年轻小伙子,也能吃得很饱。”
蚌埠这座城市发展很快、环境干净、出行便捷、绿化好、公园多……说起蚌埠的好,李海涛如数家珍。他说,他喜欢蚌埠这座城市,虽然不大,但是亲切温暖,让他直接“蚌埠住了”。
“蚌埠人热情、好相处。”这是李海涛对蚌埠人的评价。2023年4月随着电视剧长月烬明的爆火,蚌埠市上下一心抓机遇,促发展,一系列优民优客的举动相继出现,高铁站帮拿行李、出租车免费接送外地游客、市民“礼让”游客……让外地学子李海涛很受感动。他说,蚌埠人对家乡的热爱、自豪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蚌埠人对家乡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我。那种作为蚌埠人的自豪感,积极向上,很强大。”
李海涛近照
十八岁的时候,满怀憧憬地迈入大学校园;二十二岁的时候,满怀希望地走入社会。“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毕业了。”李海涛告诉记者,大学的四年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蚌埠学院,老师给了他许多指导和帮助,同学们的热情、友善让他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校外美食街卖菠萝大爷的贴心举动,也让我感受到善良和温暖。”他笑着说,来到这里,会让你觉得“仍然有生活在家乡的亲切”。
逐梦“创新之城”新兴产业
近年来,蚌埠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并逐步形成以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为先导,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大批有理想、有志向的青年在蚌埠这片创业创新沃土上逐梦前行,助力建设“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
李海涛就是其中的一员。去年年底,在蚌埠学院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李海涛特别留意了蚌埠一些与他专业对口的工作,并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最终,他属意于安徽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他看来,自己很幸福——还未毕业就找到工作,得益于学校搭建的平台和一系列暖心的就业服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海涛所在的学院在充分调研学生求职意向、理想职位、目标地域等基础上,形成专属数据库,根据学生状态的改变及时更新每周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全力搭建人才供需平台。并通过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就业。
“公司注重人才培养,同事们对我的工作也是尽心尽力地指导。”李海涛说,所在企业是一家致力于全贴合触控一体模块tft显示模组、电容式触摸屏、玻璃减薄镀膜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尽管工作不久,但是在这个大家庭里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凭借着勤奋和踏实肯干,目前,他已经正式转正,成为该公司的助理结构工程师。
“工匠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前行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7月6日中午,李海涛正利用午休的时间,为下午的实验室里的操作内容做准备。
工作中,有很多事情并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同事们对工作的态度深深影响着他。他说,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时间,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未来的几年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摘掉‘助理’两个字,成为一名真正的结构工程师。”李海涛告诉记者,他日常工作主要是参与产品配件图纸设计、产业产品包装设计等。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进则退。”李海涛说,从新闻报道中,他得知自己所在产业发展的方向。未来蚌埠将提升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优先级,优化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着力点,全面提升关键环节技术攻关能力,发挥面板制造、显示终端牵引作用,着力引进重大项目,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他说,这些看似城市产业的发展,离他看似遥远,却又那么近。城市产业的发展与个人事业发展息息相关,他已经做好了“事业规划”,以“工匠精神”为指引,把图纸画得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