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就让我在燃尽生命之际做最后一次奉献吧!”

2023-06-15 10:34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   “我是一名中国军人、警察和共产党员,赤诚的爱只为中国。”这是禹会区公安分局民警胡新明生前许下,并用一生去践行的铮铮誓言。缠绵病榻中,胡新明夫妻生死相依,双双签署《遗体捐献登记表》,守护着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今年5月,与病魔抗争了19个月后,胡新明不幸逝世,遗体将用于医学科学研究。



利用两年时间锁定犯罪嫌疑人


  胡新明,祁门县人,个头不高,但是精气神很足。从武警部队转业后,2007年进入蚌埠市公安局禹会分局刑侦部门,从事情报收集研判工作,生前系蚌埠市公安局禹会分局刑侦大队情报中队一级警长。虽然进入地方单位工作,但是在部队中磨炼的坚强意志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影响着他的一生,并为快速适应警察这个新职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武警还是民警,我一生热爱着自己的职业。”胡新明常常和妻子刘锦芳这样说。胡新明言行若一。在同事眼里这个记忆力特别好的他,常常下苦功夫钻研队里还有一些没有破的陈年旧案,只要抓住一点细微的线索,就会持续攻坚直至破案。

  2001年,禹会区钓鱼台某小区一栋老房子里,发生一起命案,一位老人的19岁独生女杜某被当场杀害,犯罪嫌疑人直指21岁的李某。案发后,李某畏罪潜逃。限于当时的破案手段,李某像是人间蒸发。民警虽然经过多方努力,始终没有找到李某的下落。这些年来,死者的父亲经常到该分局询问案件的进展,面容也逐渐憔悴。每每看到老人祈望能抓住凶手的眼神,胡新明和同事心理都不是滋味。胡新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破案,誓要还给他一个公道。

  2013年,“命案攻坚行动”正式开始,胡新明主动请缨。后台根据李某16岁时所拍的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比对出一万多张相似度较高的人像。核对这么多人的面容细节、查看所有人的迁移记录,怎么看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坚毅的品质和良好的记忆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某的样貌已深深刻在他的脑海中,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泡在单位里比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就是他,他就是犯罪嫌疑人!”2015年的一天,胡新明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最终成功锁定李某。民警根据这条线索,终于在山东临沂将李某抓捕归案。而此时,李某已经用新的身份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胡新明此时才慢慢释然,他终于可以让逝者安息,抚慰生者受伤的心灵。

  据了解,因工作出色,胡新明曾荣立蚌埠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1次,连续获评2014年、2015年度蚌埠市“优秀公务员”,先后4次获禹会公安分局个人嘉奖。



身背“百宝箱”帮扶村民


  近年来,我市推行“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胡新明负责包保马城镇的禹会村。他心系百姓,视群众为家人。按照规定,每个月要下乡两次,胡新明只多不少,常常每周就要去一次。三年来,他走访看望困难老人2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0余人次,取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每次下乡,胡新明都会背上一个包,这是他的“百宝箱”。去之前,他都会自费到单位对面的药房,购买一些降压药和消炎药等药品,送到五保户的家里。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他会准时购买一些学习用品,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通过走访,他了解到村里的几位留守儿童,便一直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他把孩子们的生日记在心里,每到生日那天,他都会带着蛋糕,为他们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通过走访,胡新明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2021年,他了解到村里的一位老人家漏水。看到老人的窘迫,他决定帮助老人申请危房改造。“只有下雨天去才行。”有一天下雨,胡新明要去下乡,同事劝他雨停了再去,为了拍到房屋漏水的场景,他却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披着雨衣骑着电动车,赶到老人家里拍照。回到单位,加班加点书写申报材料,再跑前跑后联系相关部门修缮,最终成功帮老人解决房屋安全隐患的问题。村民户口的问题他帮忙解决,老人孤独他陪伴聊天,邻里矛盾他帮忙开导,几年下来,他已经和村民们打成一片,警民水乳交融。



幸福的生活被疾病彻底击垮


  2021年11月确诊犯癌之前,胡新明的三口之家过着平淡祥和却又浪漫幸福的生活。

  胡新明的家在一栋老房子里。刘锦芳是安徽宏业纺织有限公司蚌埠棉纺分公司员工。虽然外表陈旧,但是内部被刘锦芳收拾的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胡新明是一位特别自律的人,他每天要投100个三分篮,做100个俯卧撑。每年按时献血,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已经成为禹会公安分局里献血最多的人。胡新明也是一位特别浪漫的人,每到案件有重大突破或有其他喜事的时候,不善饮酒的他,总会与妻子喝一杯红酒,以示庆祝。妻子一直相伴左右,伉俪情深。儿子学习努力,因为父亲职业的缘故,考上了心仪哈尔滨工程大学。

  然而,这份宁静知足,被当年11月确诊的癌症彻底击垮。确诊前,胡新明身上有肿块,后期伴有高烧,辗转多地治疗没有确诊。11月,胡新明不得不到上海治疗,被查出左肋骨高级别多形性肉瘤伴多发骨、肾上腺转移。

  每次治疗,都像从鬼门关上走一遭,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楚。然而,治疗初期,他是非常乐观的,他渴望战胜病魔,争取早日重返工作岗位,继续为人民服务。可现实是残酷的,病魔一步步蚕食他的体魄,治疗的后期只能靠轮椅代步。他热爱他的工作,最后乘坐轮椅,也要到曾经战斗过的工作岗位看看。

  随着身体每况愈下,回归工作无望,他逐渐萌生捐献遗体的想法。“既然病魔已吞噬了我重返岗位的梦,那就让我在燃尽生命之际做最后一次奉献吧!”胡新明告诉妻子,他想捐献遗体,再为国家做一点贡献。“那我就陪着你一起捐吧!”心心相印至死不渝,胡新明病后,刘锦芳一直相伴左右,她用这份执着的爱,给了胡新明最温柔也是最温暖的力量。2022年12月28日,胡新明与刘锦芳夫妇共同签署了《遗体捐献登记表》。

  2023年5月11日凌晨3点,因病抢救无效,与疾病抗争19个月后,胡新明的生命永远定格在51岁。


最后的送别,大家潸然泪下


  5月11日下午三点,刘锦芳遵从胡新明生前遗愿,在红十字会、家人、同事的见证下,将他的遗体无偿捐献给蚌埠医学院,帮他兑现了“在燃尽生命之际做最后一次奉献”的庄严承诺,用大爱义举重新定义生命的意义。生前,胡新明拜托同事找到了献血证,算是留给妻子的遗产。

  “他走了,但是他的生命和精神,以新的方式延续着。”没有仪式,却有无数人前来送行。当天中午,凡是没有出勤的民警,赶在遗体运走前,均自发前往市殡仪馆,送胡新明最后一程,大家感慨良多。遵从他生前的意愿,不开追悼会,不葬公墓,尽量减少对大家的打扰。在殡仪馆里,大家围在胡新明的身边,望着遗体被拉走,不禁潸然泪下。



  随后,刘锦芳用胡新明的账号发表了感谢,感谢大家的帮助,感谢大家来送他最后一程。2023年6月,胡新明、刘锦芳夫妇正式被公示为5月份的“蚌埠好人”。(记者 谢勋章  文/图   编辑  徐捷)

微信图片_20230506170220


56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   “我是一名中国军人、警察和共产党员,赤诚的爱只为中国。”这是禹会区公安分局民警胡新明生前许下,并用一生去践行的铮铮誓言。缠绵病榻中,胡新明夫妻生死相依,双双签署《遗体捐献登记表》,守护着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今年5月,与病魔抗争了19个月后,胡新明不幸逝世,遗体将用于医学科学研究。



利用两年时间锁定犯罪嫌疑人


  胡新明,祁门县人,个头不高,但是精气神很足。从武警部队转业后,2007年进入蚌埠市公安局禹会分局刑侦部门,从事情报收集研判工作,生前系蚌埠市公安局禹会分局刑侦大队情报中队一级警长。虽然进入地方单位工作,但是在部队中磨炼的坚强意志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影响着他的一生,并为快速适应警察这个新职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武警还是民警,我一生热爱着自己的职业。”胡新明常常和妻子刘锦芳这样说。胡新明言行若一。在同事眼里这个记忆力特别好的他,常常下苦功夫钻研队里还有一些没有破的陈年旧案,只要抓住一点细微的线索,就会持续攻坚直至破案。

  2001年,禹会区钓鱼台某小区一栋老房子里,发生一起命案,一位老人的19岁独生女杜某被当场杀害,犯罪嫌疑人直指21岁的李某。案发后,李某畏罪潜逃。限于当时的破案手段,李某像是人间蒸发。民警虽然经过多方努力,始终没有找到李某的下落。这些年来,死者的父亲经常到该分局询问案件的进展,面容也逐渐憔悴。每每看到老人祈望能抓住凶手的眼神,胡新明和同事心理都不是滋味。胡新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破案,誓要还给他一个公道。

  2013年,“命案攻坚行动”正式开始,胡新明主动请缨。后台根据李某16岁时所拍的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比对出一万多张相似度较高的人像。核对这么多人的面容细节、查看所有人的迁移记录,怎么看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坚毅的品质和良好的记忆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某的样貌已深深刻在他的脑海中,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泡在单位里比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就是他,他就是犯罪嫌疑人!”2015年的一天,胡新明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最终成功锁定李某。民警根据这条线索,终于在山东临沂将李某抓捕归案。而此时,李某已经用新的身份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胡新明此时才慢慢释然,他终于可以让逝者安息,抚慰生者受伤的心灵。

  据了解,因工作出色,胡新明曾荣立蚌埠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1次,连续获评2014年、2015年度蚌埠市“优秀公务员”,先后4次获禹会公安分局个人嘉奖。



身背“百宝箱”帮扶村民


  近年来,我市推行“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胡新明负责包保马城镇的禹会村。他心系百姓,视群众为家人。按照规定,每个月要下乡两次,胡新明只多不少,常常每周就要去一次。三年来,他走访看望困难老人2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0余人次,取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每次下乡,胡新明都会背上一个包,这是他的“百宝箱”。去之前,他都会自费到单位对面的药房,购买一些降压药和消炎药等药品,送到五保户的家里。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他会准时购买一些学习用品,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通过走访,他了解到村里的几位留守儿童,便一直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他把孩子们的生日记在心里,每到生日那天,他都会带着蛋糕,为他们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通过走访,胡新明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2021年,他了解到村里的一位老人家漏水。看到老人的窘迫,他决定帮助老人申请危房改造。“只有下雨天去才行。”有一天下雨,胡新明要去下乡,同事劝他雨停了再去,为了拍到房屋漏水的场景,他却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披着雨衣骑着电动车,赶到老人家里拍照。回到单位,加班加点书写申报材料,再跑前跑后联系相关部门修缮,最终成功帮老人解决房屋安全隐患的问题。村民户口的问题他帮忙解决,老人孤独他陪伴聊天,邻里矛盾他帮忙开导,几年下来,他已经和村民们打成一片,警民水乳交融。



幸福的生活被疾病彻底击垮


  2021年11月确诊犯癌之前,胡新明的三口之家过着平淡祥和却又浪漫幸福的生活。

  胡新明的家在一栋老房子里。刘锦芳是安徽宏业纺织有限公司蚌埠棉纺分公司员工。虽然外表陈旧,但是内部被刘锦芳收拾的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胡新明是一位特别自律的人,他每天要投100个三分篮,做100个俯卧撑。每年按时献血,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已经成为禹会公安分局里献血最多的人。胡新明也是一位特别浪漫的人,每到案件有重大突破或有其他喜事的时候,不善饮酒的他,总会与妻子喝一杯红酒,以示庆祝。妻子一直相伴左右,伉俪情深。儿子学习努力,因为父亲职业的缘故,考上了心仪哈尔滨工程大学。

  然而,这份宁静知足,被当年11月确诊的癌症彻底击垮。确诊前,胡新明身上有肿块,后期伴有高烧,辗转多地治疗没有确诊。11月,胡新明不得不到上海治疗,被查出左肋骨高级别多形性肉瘤伴多发骨、肾上腺转移。

  每次治疗,都像从鬼门关上走一遭,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楚。然而,治疗初期,他是非常乐观的,他渴望战胜病魔,争取早日重返工作岗位,继续为人民服务。可现实是残酷的,病魔一步步蚕食他的体魄,治疗的后期只能靠轮椅代步。他热爱他的工作,最后乘坐轮椅,也要到曾经战斗过的工作岗位看看。

  随着身体每况愈下,回归工作无望,他逐渐萌生捐献遗体的想法。“既然病魔已吞噬了我重返岗位的梦,那就让我在燃尽生命之际做最后一次奉献吧!”胡新明告诉妻子,他想捐献遗体,再为国家做一点贡献。“那我就陪着你一起捐吧!”心心相印至死不渝,胡新明病后,刘锦芳一直相伴左右,她用这份执着的爱,给了胡新明最温柔也是最温暖的力量。2022年12月28日,胡新明与刘锦芳夫妇共同签署了《遗体捐献登记表》。

  2023年5月11日凌晨3点,因病抢救无效,与疾病抗争19个月后,胡新明的生命永远定格在51岁。


最后的送别,大家潸然泪下


  5月11日下午三点,刘锦芳遵从胡新明生前遗愿,在红十字会、家人、同事的见证下,将他的遗体无偿捐献给蚌埠医学院,帮他兑现了“在燃尽生命之际做最后一次奉献”的庄严承诺,用大爱义举重新定义生命的意义。生前,胡新明拜托同事找到了献血证,算是留给妻子的遗产。

  “他走了,但是他的生命和精神,以新的方式延续着。”没有仪式,却有无数人前来送行。当天中午,凡是没有出勤的民警,赶在遗体运走前,均自发前往市殡仪馆,送胡新明最后一程,大家感慨良多。遵从他生前的意愿,不开追悼会,不葬公墓,尽量减少对大家的打扰。在殡仪馆里,大家围在胡新明的身边,望着遗体被拉走,不禁潸然泪下。



  随后,刘锦芳用胡新明的账号发表了感谢,感谢大家的帮助,感谢大家来送他最后一程。2023年6月,胡新明、刘锦芳夫妇正式被公示为5月份的“蚌埠好人”。(记者 谢勋章  文/图   编辑  徐捷)

微信图片_20230506170220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