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靳 瑾 通讯员 韩小桐
“有了专家给我们坐镇,这下就有底气攻克研发难题啦!”跟合工大的研发团队敲定了合作细节,蚌埠市行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爱民笑得很高兴。他说,有了政府牵线搭桥,校企得以同题答卷,“肯定要得个高分啦!”
智慧立体停车场是行星工程近年来的主攻方向和重要利润支撑,已在蚌埠市区街头安装了三座,全部是公司自主研发,社会反响不错。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停车时的充电需求明显增加。但目前智慧立体停车场还是用老式插座的接触式充电,随着停车位置的变换,充电难以持续。这么一来,停车和充电成了两难问题。“我们想在智慧立体停车场上加载充电功能,但苦于关键技术无法突破,产品就卡在那儿了。”姚爱民说。
不久前,市经信局组织企业赴合肥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会。聚焦我市机械制造、高端装备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合肥工业大学工业与装备技术研究院、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的8名教授、专家与我市企业就压铸装备、硬质合金和热处理、压铸免热处理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以及表面工程研发面对面接洽。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及人才需求,专家也毫不藏私,现场给出了痛快的答复。行星工程就是在这场产学研合作对接会上了解到合工大的技术优势,用姚爱民的话说就是,“黑夜独行看到了曙光”。很快,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行星工程与合工大签订了合作协议,技术难题有了突破希望。
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蚌埠的企业走出去、外地的专家请进来的“双向奔赴”越来越频繁。就在同一场对接会上,隆华压铸机械有限公司还与合工大在老人康复辅助机器人的研发上达成了合作意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资源。”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合工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对接,推动技术、人才、平台和管理等多种要素精准对接,推动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多方协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联动。
采访中记者获悉,近年来我市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持续加强,2021年成功创建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国内玻璃新材料领域迄今唯一国家级创新平台。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87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7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聚力推进行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广度也不断拓展,比如蚌埠学院推出企业“定制”“3 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政府的“牵线”下已经与北方微电子研究院、安徽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组建“兵器微电子定制班”、“帝晶班”,推动形成蚌埠校院企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