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穿在身上的文明

2023-02-14 12:52 蚌埠新闻网  

      张爱玲说,我们各自住在自己的衣服里。或绽放如花,或暗香浮动,或静默成诗,如幻如舞,倾倒了前世的杯樽,优雅了千年的岁月。

衣食住行是我们的最基本需求,把衣放在首位,足见衣服是第一需求,超过了吃饭和居住。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既是物质发展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义。人类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于是衣服发明了。

衣服的起源,《吕氏春秋》《世本》及《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若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骨针和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骨针长通体磨光,针孔窄小,针尖尖锐,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沈从文先生认为,中华服饰史可以看作由此发端。

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发明,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服装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功能也得到改善。贯头衣和披单服等披风式服装已成为典型的衣着,饰物也日趋繁复。

原始手编促使了纺轮地出现,河姆渡、庙底沟等中国新石器时期居住的遗址中,都曾经发现过各种型制的石纺轮和陶纺轮等许多纺织工具。表明七千年前的人类就已经能用植物的纤维来纺纱织布,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衣着状况,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穿着衣裳。

贯头衣是指大致用整幅织物拼合,不加裁剪而缝成,贯头而着,衣长及膝,是一种概括性或笼统化的整体服装。在相当长时期内极广阔的地域和较多的民族中普遍应用,基本上替代了旧石器时代部件衣着,成为人类服装的祖型。

春秋战国时期,衣服款式如当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一样,空前丰富多样,不仅表现于深衣和胡服。乐人有戴风兜帽的,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猎人衣裤多扎得紧紧的,有人还常戴鸱角或鹊尾冠、穿小袖长裙衣和斜露襞褶的下裳。这些都与当时多彩的社会生活相关,与当时思想大繁荣的文化相关。

秦国民风彪悍,在穿衣上表现为轻便实用。而楚国和齐国,分处南北,楚国穿衣喜欢鲜艳,因为绮丽的用色是自然给楚人的启示,源于那种原始的神秘而不失烂漫的楚文化体系。齐国作为东方礼仪大国,人穿衣则爱奢华。

秦朝统一之后,阶级层次之间的差异也愈加明显。皇族、士大夫阶层、农民,他们的着装则开始完全不同起来。冠服制度成了统治者控制社会的一种手段,黄色只允许皇亲国戚穿。比如三品官的衣服上绣几只鸟,五品官衣服上绣几只鸟,都有着明确的规定,服饰决定他们在朝堂上的位置,丝毫不能混淆。

汉服有着非常鲜明的特征。现在又有很多的人喜欢汉服,事实上,汉服指的并不是单指汉朝的穿衣风格,而是以汉族人为代表的穿衣风格的统称。目前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汉服已经是一种变形,大部分是根据唐宋时期的穿衣风格进行演变而来,而还有部分则是不同时代的穿衣表现。

从汉朝开始,服饰开始多元化发展,而到了唐宋时期,汉服文化到了顶峰,无论是从色彩上还是制衣工艺上,都不输于现代人。1971年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西汉直裾素纱襌衣惊艳世界,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汉服文化开始影响周边国家,无论是高句丽还是日本,从他们现在所遗留的历史服饰来看,其根源都来自我们的汉服。

西汉直裾素纱禅衣(资料图片)

唐装是唐朝时我国的一种服饰,交领、右衽、系带。代表有齐胸衫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传承了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多项中华传统工艺美术,至今喜爱的人大有人在。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女装在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除了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袄裙套装。上世纪20年代开始,妇女喜爱上由满族女装演变而来的旗袍。其工艺由清末的繁琐趋至简捷。造型上逐渐收紧腰身,突出人体曲线美。

说衣服不能不提扣子,这个小物件在衣服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扣子古时称盘扣,或盘纽,宋代已普遍使用,江西德安南宋墓中出土的印金罗襟纹罗衫就以盘扣系结。盘扣成为我们民族服饰的代表性部件之一,是中华传统服饰的一个符号。古时用长长的衣带来束缚宽松的衣服,宋元以后,渐渐用盘扣来连接衣襟,用布条盘织成各种花样,称为盘花。盘扣的花式种类丰富,它不仅仅有连接衣襟的功能,更是装饰服装的点睛之笔。生动地表现着古代服饰重意蕴、重内涵、重主题的装饰趣味。

莎士比亚说:衣裳常常显示人品。这话有点绝对,但是他还说:如果我们沉默不语,衣服和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衣帽整齐穿戴干净,首先是一个人精气神的表现,体现一个人状态良好。衣服也毫无隐晦地炫耀着一个人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地位。公安检察的执法制服,颜色庄重,不怒自威。医生的白大褂,也容易让人产生对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信赖。这就是衣服的力量。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表里如一是衣服与人的和谐统一,是人与服饰相配的最高境界,有些人穿着马虎不修边幅,更有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也不在少数。

如今,服饰的等级功能显示已经弱化,个性化彰显日益突出,这是与社会文明一起进步的。无论如何,服饰自打它产生的第一天起,便超越了初始御寒遮羞的功能,审美、个性、人文,乃至当时整个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民族精神都在个人的衣服上留下印记。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服装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而发展变化,同时也折射出各个时期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男士服装几千年颜色样式上似乎变化不大,只是注重质量和品牌。女性服装总是社会的焦点,样式颜色厚薄质地不断翻新,甚至每天都有新款出现,引导着服装文化发展的潮流。法朗士说:倘若我死后一百年,想了解社会,只需一本服装杂志即可,女性如何装束,服装能告诉我社会的人文,胜过一切哲学家、文学家和学者。(作者:唐晓勇)



96

      张爱玲说,我们各自住在自己的衣服里。或绽放如花,或暗香浮动,或静默成诗,如幻如舞,倾倒了前世的杯樽,优雅了千年的岁月。

衣食住行是我们的最基本需求,把衣放在首位,足见衣服是第一需求,超过了吃饭和居住。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既是物质发展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义。人类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于是衣服发明了。

衣服的起源,《吕氏春秋》《世本》及《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若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骨针和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骨针长通体磨光,针孔窄小,针尖尖锐,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沈从文先生认为,中华服饰史可以看作由此发端。

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发明,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服装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功能也得到改善。贯头衣和披单服等披风式服装已成为典型的衣着,饰物也日趋繁复。

原始手编促使了纺轮地出现,河姆渡、庙底沟等中国新石器时期居住的遗址中,都曾经发现过各种型制的石纺轮和陶纺轮等许多纺织工具。表明七千年前的人类就已经能用植物的纤维来纺纱织布,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衣着状况,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穿着衣裳。

贯头衣是指大致用整幅织物拼合,不加裁剪而缝成,贯头而着,衣长及膝,是一种概括性或笼统化的整体服装。在相当长时期内极广阔的地域和较多的民族中普遍应用,基本上替代了旧石器时代部件衣着,成为人类服装的祖型。

春秋战国时期,衣服款式如当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一样,空前丰富多样,不仅表现于深衣和胡服。乐人有戴风兜帽的,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猎人衣裤多扎得紧紧的,有人还常戴鸱角或鹊尾冠、穿小袖长裙衣和斜露襞褶的下裳。这些都与当时多彩的社会生活相关,与当时思想大繁荣的文化相关。

秦国民风彪悍,在穿衣上表现为轻便实用。而楚国和齐国,分处南北,楚国穿衣喜欢鲜艳,因为绮丽的用色是自然给楚人的启示,源于那种原始的神秘而不失烂漫的楚文化体系。齐国作为东方礼仪大国,人穿衣则爱奢华。

秦朝统一之后,阶级层次之间的差异也愈加明显。皇族、士大夫阶层、农民,他们的着装则开始完全不同起来。冠服制度成了统治者控制社会的一种手段,黄色只允许皇亲国戚穿。比如三品官的衣服上绣几只鸟,五品官衣服上绣几只鸟,都有着明确的规定,服饰决定他们在朝堂上的位置,丝毫不能混淆。

汉服有着非常鲜明的特征。现在又有很多的人喜欢汉服,事实上,汉服指的并不是单指汉朝的穿衣风格,而是以汉族人为代表的穿衣风格的统称。目前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汉服已经是一种变形,大部分是根据唐宋时期的穿衣风格进行演变而来,而还有部分则是不同时代的穿衣表现。

从汉朝开始,服饰开始多元化发展,而到了唐宋时期,汉服文化到了顶峰,无论是从色彩上还是制衣工艺上,都不输于现代人。1971年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西汉直裾素纱襌衣惊艳世界,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汉服文化开始影响周边国家,无论是高句丽还是日本,从他们现在所遗留的历史服饰来看,其根源都来自我们的汉服。

西汉直裾素纱禅衣(资料图片)

唐装是唐朝时我国的一种服饰,交领、右衽、系带。代表有齐胸衫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传承了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多项中华传统工艺美术,至今喜爱的人大有人在。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女装在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除了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袄裙套装。上世纪20年代开始,妇女喜爱上由满族女装演变而来的旗袍。其工艺由清末的繁琐趋至简捷。造型上逐渐收紧腰身,突出人体曲线美。

说衣服不能不提扣子,这个小物件在衣服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扣子古时称盘扣,或盘纽,宋代已普遍使用,江西德安南宋墓中出土的印金罗襟纹罗衫就以盘扣系结。盘扣成为我们民族服饰的代表性部件之一,是中华传统服饰的一个符号。古时用长长的衣带来束缚宽松的衣服,宋元以后,渐渐用盘扣来连接衣襟,用布条盘织成各种花样,称为盘花。盘扣的花式种类丰富,它不仅仅有连接衣襟的功能,更是装饰服装的点睛之笔。生动地表现着古代服饰重意蕴、重内涵、重主题的装饰趣味。

莎士比亚说:衣裳常常显示人品。这话有点绝对,但是他还说:如果我们沉默不语,衣服和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衣帽整齐穿戴干净,首先是一个人精气神的表现,体现一个人状态良好。衣服也毫无隐晦地炫耀着一个人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地位。公安检察的执法制服,颜色庄重,不怒自威。医生的白大褂,也容易让人产生对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信赖。这就是衣服的力量。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表里如一是衣服与人的和谐统一,是人与服饰相配的最高境界,有些人穿着马虎不修边幅,更有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也不在少数。

如今,服饰的等级功能显示已经弱化,个性化彰显日益突出,这是与社会文明一起进步的。无论如何,服饰自打它产生的第一天起,便超越了初始御寒遮羞的功能,审美、个性、人文,乃至当时整个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民族精神都在个人的衣服上留下印记。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服装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而发展变化,同时也折射出各个时期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男士服装几千年颜色样式上似乎变化不大,只是注重质量和品牌。女性服装总是社会的焦点,样式颜色厚薄质地不断翻新,甚至每天都有新款出现,引导着服装文化发展的潮流。法朗士说:倘若我死后一百年,想了解社会,只需一本服装杂志即可,女性如何装束,服装能告诉我社会的人文,胜过一切哲学家、文学家和学者。(作者:唐晓勇)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
网站地图